活動 事件行銷例子(線下實體、手法、企劃) 張阿道 提克斯國際,門市英譯為 「Tks Full House」,代表充滿感謝的家,我們亦將感謝大家支持的千言萬語回饋在用心手作的料理與伴手禮盒中,希冀能將這股暖心的溫度傳遞到每一個提克斯人的心中。 一旦簽訂加盟合約,也決定開店地點之後,視選定之場地當時的狀況而定,整個營建過程大約會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 如果新加盟店址的附近就有一家貝佛街餐廳,在營建期間,員工訓練可以同時進行; 否則,員工訓練就必須等待營建完成後,在新加盟店內進行, 這樣一來,新餐廳就必須再過幾個星期才能正式開張。 外燴 應普遍廣宣有機產品生產及銷售之各種資訊,如:生產者驗證、單位、驗證產品、銷售者、銷售經營之基本資料。 支出面,其中自營自有店面、無營利事業登記及不開發票者其營運成本相對較低,反之雇用員工、承租店面、有營利事業登記者,其薪水是最大支出,其次是店面租金、水電費(特別是申請營業用電者)、發票及營利事業之稅賦等,因此在支出面上正式申請營利事業者,其相對成本較高。 天下雜誌325期報導(2005.6),台灣有機飲食10年成長10倍。 綜上所述,疫情爆發重創餐飲業經營,整體餐飲業營業收入減少,在營業家數持續成長的情況下,同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將持續升溫。 此外,除面臨業者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根據經濟部110年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營業成本、食材、人事及租金等成本上升亦為餐飲業者所面臨之困境。 受疫情影響,進口原物料價格、國際運輸時間及費用皆不穩定,壓縮餐飲業者利潤,也迫使業者將經營成本反映在商品售價上,2021年開始陸續有業者宣布調漲。 關鍵活動面:具規模的餐飲業應主動發布不減薪、不裁員:為服務客戶將開發新產品組合:主動發展自家物流送至客戶手中,進行深度服務等正面訊息,致贈餐食予醫療單位,協助疫情救災,強調重視ESG。 並對外宣示於疫情期間訓練員工,朝電子商務、物流、售後服務知識形成正面形象。 通路面:商業4.0已進化到全通路時代,除實體通路外,餐飲業首重發展電子商務及外送服務。 相對於一般顧問角色,比較多的是站在業主方為商業端發想著墨,因此也為我的提案贏得海內外眾多公私部門的贊助。 良好管理的飲料銷售規劃,不論是含酒精或不含酒精都可能有高獲利,並可造就成功的宴會經營。 當提供飲料服務時與賓客之間保持良好的互 關係,在餐飲服務事業中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抬頭,以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加上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健康飲食風氣興起,植物肉、燕麥奶等植物性餐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例如:「八方雲集」推出植物肉水餃;肉品大廠「大成」跨足植物肉市場,旗下勝博殿、檀島等品牌皆推出新創肉菜單。 目前市場上對植物性餐食的接受度不一,植物性餐食是否能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商機,成為未來餐飲趨勢仍有待觀察。 餐飲業進入門檻低,加上商品同質性高,因此容易被快速模仿,隨著同業之間競爭加劇,餐飲市場逐漸趨於飽和,為強化市場競爭力,愈來愈多業者嘗試提供多元化服務,並致力於服務品質的提升,積極建立品牌形象,強化商品附加價值,創造差異化的服務體驗,以與其他業者做出區隔。 自2020年起,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餐飲市場受到衝擊,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如何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將是餐飲業者們所面臨之課題。 營收面:除賣現有產品外,如何增加衍生品(如饗食天堂外送蔬菜、肉品、水果),或發展Total Solution,價值鏈延伸除蔬菜、肉品、水果外,包含七天菜單與專業外送、顧客關懷(如雲品國際)。 這樣的服務跟傳統外燴最大的差異,在於預算只要外燴的一半,就能做出令人驚艷的料理。 現在隨著共享經濟觀念的普及,許多廚師原本只是利用休假或空餘時間,接一些到府料理的案子當成「副業」,需求漸漸增加,有些廚師也開始將副業轉成了正職。 物流面:可將疫情中所剩餘的人力,進行餐點外送深入顧客家中,進行售後服務。 雲品表示,適逢年底聚餐與尾牙旺季,旗下飯店館內的許多宴會場次已外溢到君品Collection的外部場地,加上承攬多場大型外燴,有效推升今年餐飲營收,全年宴會產值翻倍成長,使去年12月營收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全年營收也逐漸恢復至疫情前的表現,創上市以來的全年次高成績。 推廣開店及營運技術,促使有機產品經營業者在營運技術上有一定的水準。 可結合連鎖店協會、中國生產中心等培訓單位開設有機店之營運管理課程,強化業者經營能力。 由表1DOCX/ pdf / odt知台灣地區有機專賣店共約782家,由最初占大多數之單店經營,至今連鎖店占53%,已超過單店,其中主要集中於北區、中區,分別占連鎖店中之56%及25%。